神奇的艾灰水消灭湿疹
从给老人温灸,开始领悟艾灸的神奇,也尝试着为周围的朋友服务:治疗落枕,给肾衰竭老人解除痛苦,为同事治疗脾虚支招……至于你们看到的那个艾灰水,那纯属一个意外,因老人院里一个卧床老伯,一年四季浑身湿疹,痒得一夜难眠,虽说单桂敏的博客里也提及艾灰可以治疗湿疹,可是,把一个卧床老人,涂得浑身是灰,会把床和被折腾得一片狼藉…..思索再三,我想,既然灰可以涂,加点水,恐怕是无大碍吧,为了慎重起见,我用一份的灰加五份的水(或更多些)烧开,后用一块纱布过滤,装入一个玻璃瓶,提着它正下楼,心想:很多医院皮肤科自配的外用药都有冰片,我何不也添加一点,于是到药店买了点,放进五克,就这样,自作主张,把它送到老人院给老人涂,并交代保姆一天涂三次,至于第二天奇迹终于出现,那是意料之外。
那以后,我开始放胆艾灸治疗皮肤病,再次喧宾夺主给另一个卧床老人,治疗三度褥疮,第二天,当我看到艾灸后,不到二十四小时,那个鸡蛋大的褥疮干燥并封口,说实话,自己都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!
总而言之,艾灸是中华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,作为一个中国人,这一刻自豪油然而生,但是,有很多的病都是现在才听说有的,使用艾灸治病,我们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,按葫芦画样,有待我们一起去革新,在闯的过程中,需要有“吃第一只蜘蛛”的精神。艾灸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,已经走过数千年,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了结!
起来,中华儿女,为艾灸的延续,为民族的健康,艾灸!
湿疹可以艾灸吗
湿疹分急性、亚急性、慢性三期。急性期具渗出倾向,慢性期则浸润、肥厚。有些病人直接表现为慢性湿疹。皮损具有多形性、对称性、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。
脾虚型湿疹
脾虚则运化无力,从而不能将体内水湿及时运化,遇外邪则湿气易从皮肤溃破而出,从而导致湿疹。其症状为:皮肤黯淡不红,湿疹如水疤,隐在皮肤内,只有挠痒后才见渗水,后期干燥脱屑;多见面色差,饮食不香,大便次数多且质地清稀,小便不黄,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。舌淡,苔薄白腻。
选穴:阿是穴、脾俞穴、阴陵泉穴、足三里穴
阿是穴:湿疹发生的部位。
脾俞穴:在背部,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两侧旁开1.5寸处。灸脾俞穴可健脾祛湿,是治疗湿疹的重要穴位。
阴陵泉穴:在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(从踝关节后方,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穴位)阴陵泉穴是脾经的穴位,可健脾祛湿、清热疏风,能调理湿疹等皮肤过敏问题
足三里穴:小腿前外侧,犊鼻穴下(膝盖骨下缘)3寸,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。灸足三里穴能益气、壮阳、健脾胃、益肝肾,先天后天得补,则阴阳自然调和。
湿热型湿疹
湿热蕴于体内,遇外邪则湿热随皮肤溃破而出,出现湿热型的湿疹,其症状为:发病迅速,皮肤灼热红肿,或见大片红斑、丘疹、水疤,渗水多,甚至黄水淋漓,质黏而有腥味,结疤后如松脂,可因挠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,大便偏干,小便黄。舌红,苔黄腻。
选穴:阿是穴、曲池穴、肺俞穴、大椎穴
阿是穴:湿疹发生的部位。
曲池穴:屈肘,肘的横纹外侧端(拇指一侧)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中。灸曲池穴能清胃肠热、通络活血
肺俞穴:在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处。灸肺俞穴能增强肺的发散功能,从而使外邪从皮肤散发而解。
大椎穴:后正中线上,第七颈椎棘突(即低头时颈背最突起的骨头)下凹陷中。灸大椎穴能清热解表。
灸法:阿是穴可用小艾炷在湿疹周围边缘围灸,湿疹范围大者可于中心灸3~5壮,也可用艾条熏灸患处;其他穴可用艾条熏灸,每穴15分钟,以皮肤红晕灼热为度,每日1~2次,灸至湿疹完全消失为止。